查看原文
其他

高光时刻!媒体报道中的川大2020!

大川 四川大学 2021-06-26


盘点2020

2020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回望刚过去的这一年,川大发生了不少大事,多次成为各大媒体聚光灯下的焦点,让更多人看到川大的风采。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学校重大活动、重要进展合计1000余篇(条),其中中央电视台39条、人民日报91条、光明日报97条、科技日报11条、人民网124条、央视网74条、新华网92条、光明网114条、四川日报162条等。


2020年,川大到底有哪些丰硕的成果让人赞叹?又有哪些优秀的人物让人津津乐道?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共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其中,我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4月21日公布的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里,我校共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一等奖14项(牵头11项)。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面对新冠疫情,川大华西医学做出特别贡献!我校近400名、20批次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川大华西医院和5名个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称号。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学校抗疫工作300余次。特别是新闻联播10次专题报道我校战疫工作,充分展现了川大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02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开展动物实验。7月29日,四川大学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 在线发表,这是Nature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新冠疫苗研究论文。8月21日,该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





2020年2月28日,据光明网报道,《科技部办公厅关于支持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的函》公布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包括我校牵头组建的四川应用数学中心。





2020年3月,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入选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十个单位入选,四川大学名列其中,标志着我校已拥有6个文科类的国家级研究平台。这一平台的设立是对长期以来我校作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在藏学、民族史、民族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及服务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极大鼓励与肯定。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2020年5月12日,新华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由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牵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所高校联盟成立大会。报道指出,该联盟旨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己任,以推动实现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推动联盟各高校间开展全方位的友好合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2020年5月15日,据中新网报道,四川大学-牛津大学华西消化道肿瘤联合研究中心云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我校华西医院医技楼举行。该中心是牛津大学首次与中国西部高校在医学领域共建的科研合作平台。两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球的同行将在中心平台上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疾病诊治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围绕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对相关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2020年5月,国际期刊Nature的科技亮点Spotlight专栏聚焦快速突进的中国脑科学,展示了中国脑科学研究团队的重要贡献,其中我校华西医院华西磁共振研究中心(HMRRC)研究团队因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建立心理与精神疾患临床研究从“0”到“1”的创新模式被同期专栏报道。





根据中新网的报道,2020年5月29日,我校先进材料科研大楼项目正式在望江校区开工建设。该项目于2018年初开始筹建,9月获得教育部立项批复,计划投资7.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9年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库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库项目。项目将为学校筹建世界高分子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生物医学工程和先进功能材料等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建设一流学科,打造高水平国际研发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校化学学院院士冯小明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是四川地区唯一一位奖章获得者,同时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副院长龚启勇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这一优秀的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光明日报》以《冯小明:新时代知识分子要把智慧献给祖国和人民》,对冯院士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2020年6月,由我校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教授主编的《中国道教通史》(全五卷)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50万字,分为五卷,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描绘了一幅中国道教发展的全景图,它的出版不仅在道教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标志性意义,而且对于系统把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具有重大价值,受到了有关学术媒体的关注。





2020年6月,据软科统计报道,2016-2019年中国内地高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的资助情况,四川大学以总数270项位居全国第三位。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学校文件,围绕核心竞争力,推进“文优”发展战略。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近4年处于国内前列,连续三年年度项目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其中2018、2019年两年各类国家社科基金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位。





2020年7月,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国产ECMO系统已进入大动物实验阶段,结果表明其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挽救患者生命。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国内开展ECMO系统的相关研发工作,率先开发出国际领先的ECMO系统长效抗凝涂层核心技术,为国产ECMO系统的研发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等媒体对该项成果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我校坚守初心使命,践行高水平大学时代重任,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学校党政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自2012年开始对口定点扶贫凉山州甘洛县、广安市岳池县以来,坚持 以“百姓所需、政府所急、川大所能”为原则,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创新帮扶举措,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出高校精准扶贫的“川大模式”,为帮扶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7月13日,四川日报第7版以《把为民初心写在扶贫路上 四川大学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为题,整版报道了我校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凉山州甘洛县、广安市岳池县的主要思路、有效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2020年8月,作为川大学子刻苦勤奋的优秀典范,本硕博均就读于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的刘大一恒的事迹被中国青年网、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


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大一恒同学通过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多轮面试的高难度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西南地区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的学生,全国仅5位学生入选,年薪达到200万元档次。





2020年8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陈力教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新聘任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了聘书。


陈力,研究馆员,原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文献学、历史学专家,是我校77级历史系校友,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教授。陈力于2018年9月,受聘为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员。





2020年8月21日,新华社客户端、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了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及31个学科排名情况。根据报道,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榜上,华西医院连续七年获第一名。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学科榜上,华西医院的麻醉学、护理学、泌尿外科学、急诊医学获得第一;重症医学获得第二;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肿瘤学、胸外科学获得第三。华西口腔医院连续七年蝉联口腔医学第一名。


11月14日下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正式发布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在综合排名方面,我校华西医院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二,其中科研连续十一年得分满分,位列榜首。





2020年8月21日,澎湃等多家媒体刊登我校与成都市高新区携手推动世界一流未来科技城建设的报道。报道指出,双方将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同策划并申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特别是,双方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共建生命健康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该批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项目主要落地未来科技城。同时,双方将共同支持我校高层次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





2020年8月25日,我校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开展战略决策咨询、提供智库支持、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人才交流与培养、共建市校协同创新载体、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作为大学与城市建设的又一典型,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本次合作。





2020年8月28日下午,新华网、人民网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我校冯小明院士荣获本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中的化学科学奖,获奖项目名称为“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





2020年9月18日,中国教育在线对我校召开“双一流”建设评估与总结会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这是在前期12个重点建设学科(群)分别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评估总结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的对总体上“双一流”建设的专家评估与总结会。专家组认为,通过“双一流”一期建设,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了一条在西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





2020年9月29日,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对我校隆重举行建校124周年•华西医学110年“新医科发展与医工结合”高峰论坛进行了报道。


开幕式上,学校与成都东部新区、成都兴城集团签署《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一期工程将涵盖医教研产的基本功能,深入推进“三院一区”,即综合性医院、国际化医学院、研究院、产业园区的建设。学校还不断加大与海南、厦门及省内地市的合作力度。与海南省、三亚市、博鳌乐城管理局、海南控股签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四川大学医教研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三亚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9月底,我校校友、红岩英烈江竹筠(江姐)诞辰100周年,学校开展“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 争做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原创话剧《待放》《江姐在川大》在校内外公演12场,观众近8000多人,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在烈士纪念日期间播出了《寻找江姐——求学川大》党史人物专题片。10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川大“江姐班”学子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关情况。





在我校考古学专业创建60周年之际,2020年10月31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考古学学科建设,决定正式成立考古文博学院。这一重磅消息被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成都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0年11月3日,中新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了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报道指出,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学家获奖,其中,钟南山院士和樊锦诗研究员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0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位科学家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我校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20年11月2日和6日,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学习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1月10日下午,中央宣讲团成员、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到四川大学,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向大家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11月17日,学校在望江校区明德楼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校党委书记王建国为学校广大干部师生作宣讲报告。校长李言荣主持报告会。





2020年11月18日-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我校获得“1金4银2铜”,并连续第六年获得高教主赛道“先进集体奖”。11月28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以线上答辩形式举行,我校学生团队表现优异,斩获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1项,获得我校自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金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3,并以再创新高的团体总分荣获“优胜杯”。新华社、央广网等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





“全国文明校园”是中央文明委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授予学校的最高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四川大学等全国50所高校、264所中学、327所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场隆重的表彰大会受到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等多方媒体关注。





2020年11月27日,川渝百所高中进川大——高中人才培养与高校人才选拔对接高峰论坛在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期间,百所高中的校长还走进川大校园,深入了解川大校史,参观川大各博物馆和国家级实验室、走进智慧教室,切实感受新时代川大的优质教育教学环境。这一探讨高中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及人才选拔方式上的有效衔接的交流活动被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0年11月25日,新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报道了我校召开的新形势下医疗器械发展对策院士论坛暨张兴栋院士从教60周年报告会。被誉为“生物材料研究的世界引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中外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500余人参加大会。会上举行了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揭牌仪式、四川大学双聘院士与特聘教授聘任仪式、四川大学APEC监管科学卓越中心揭牌仪式。《四川日报》对张院士做了整版报道。





据澎湃、封面新闻等媒体报道,12月11日,成都地铁8号线开通试乘,线路全长29.1km,共设“川大望江校区站”和“川大江安校区站”等25个车站,可站内换乘1号线抵达“华西坝”,这样就将我校望江、江安和华西校区有机串联,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校师生出行。



2020年,学校新闻舆论工作水平和各媒体平台传播力大幅提升,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增强。12月在教育部新闻办举办的“2021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上发布的“高校微博微信传播力指数“TOP20”榜单中,我校官方媒体影响力指数排名显著提升,“大川”微博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大川”微信排名全国高校第6位,官方微信10w+文章数达11篇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年会还发布了2020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我校报送的新媒体作品《媒体融合讲好川大战疫故事,聚焦三“度”上好抗疫思政大课》被评为“2020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




多篇原创作品登上新浪热搜,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微言教育等国家主流媒体转载并产生热烈反响。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所有未来,皆是可期!

2021年,

为了让川大拥有更多高光时刻,

我们一起努力吧!


|| 推荐阅读 ||

年终盛典!川大新年晚会精彩上演!(内附全程视频链接)

星光不问赶路人 风雨无阻更向前——四川大学2021年新年贺词

2020年度四川大学十大新闻!

大川

整理 | 林筱、鲁盈杉

封面 | 何苗

编辑 | 鲁盈杉

责编 | 王允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会议预告 | 2024代谢组学在精准医学方向的研究应用线上高峰论坛,将于2024年10月份举办,诚邀您的参与!
    荣誉榜 | 西南科大人的高光时刻!(十三)
    重磅名单公布!致敬每一位科技“明星”
    重磅名单公布!致敬每一位科技“明星”
    全球首发!又一“成都造”亮相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